果酒作为小品类酒的一种,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白酒、红酒、啤酒等传统主流酒的“夹缝”之中,有限的消费人群、固定的消费区域,大大禁锢了它们的发展步伐。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觉醒和饮酒观念的转变,众多果酒企业也纷纷开始运筹帷幄,积极寻求“夹缝”突围之路,希望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迄今为止,果酒中除了“宁夏红”在酒类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外,绝大多数仍处于一种不愠不火的尴尬状态。
果酒
为什么果酒经多年拼争仍萎靡不振?难道果酒作为小品类酒真的就不能做大做强?当然不是!
北京方圆认为,果酒既然做为小品类酒,就要挖掘自身优势和特点,集中优势资源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之路,而不是盲目追随传统主流酒类的模式。“小”便于灵活多变,只有多变才能不断创新、突破,真正把果酒做大做强。如今,随着白酒颓势到来,酒类市场正迎来重新“洗牌”,正是果酒抢占市场“蛋糕”的时机。果酒要想突破“夹缝”生存的束缚,使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酒类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洞察市场演变,精准价值定位。
酒类市场竞争激烈,果酒由于自身固有特点,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很多果酒目前的生存,要么采取模仿、跟随策略;要么采取低价策略,远远没有深层次洞察到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利益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果酒奋争了多年,依然难以“出人头地”的关键所在。
果酒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得明白自己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特点是什么。方圆李明利指出,只有调动自己所有优势资源直指消费者心智或深度挖掘可能连消费者自己都尚未察觉的潜在需求,找准自身价值定位,才能真正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拉动消费,让扩展市场变得事半功倍。
如今,很多果酒企业都在强调果酒的营养价值,希望以“营养”作为促进消费者购买的核心需求。但“营养”真的是适应市场、能够满足消费者心智的果酒的精准价值定位吗?不一定!当初,葡萄酒在发展初期强调“营养、保健”,但推广速度缓慢,后来不以“营养”为主了,开始以“讲品味、讲时尚、讲生活方式”为主,通过还原其“浪漫、情调、时尚”迅速打开了市场;还有啤酒,一直被称为“液体面包”,但啤酒打开市场凭借的却不是“营养”,而是对时尚、活力和青春的宣导;另外,这些年很多白酒打出了“营养型白酒”的概念,但终成功者却是寥寥。
实际上,把“营养”作为果酒价值定位是犯了一个方向性错误,是没有深刻洞察并领悟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一种盲目定位,因为消费者喝酒绝不是冲着要补营养、要美容去的,因为市场上的营养品、保健品多的是,没必要非得通过喝酒来补。